http://beijing.hteacher.net 2017-03-01 14:26 北京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五、简答题
1.答: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二者都是为了增加行为在以后出现的概率。而惩罚是指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它能降低行为出现的概率。
2.答: 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
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3.答: 1)教学日志。记录教师每天的教学活动、实施效果以及自己的反思和阐释。
2)教师学习审计。通过对过去一学期(年)总结,帮助教师识别今年来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洞察力。
3)教育案例。包含一个实际的教育情境以及解决解决教育问题的结果和方法。
4)教育叙事。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过程中发生的教育事件。
5)网络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6)教学课例。展现某节课或某些课的教学实际场景,帮助教师教学反思。
4.答: 1)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2)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对力求成功者,要调动其积极性,就应当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六、论述题
1.答:1)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以是机械的或有意义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发现学习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但二者侧重点不同、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
2)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关系的教学意义表现为:从总体上说,学校教学应以接受学习为主,发现学习为辅;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着教育层次的变化相应地有所变化;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着不同的教学科目以及学习阶段而相应地有所变化;不管在哪一种情况下,教师都必须根据具体的条件采用相应的方式。
2.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
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①对事业无私奉献;②对学生,真诚热爱;③对同志,团结协作;④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七、案例题
1.答: 1)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导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同时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2)知行统一原则是德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促进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即思维与行动的一致才是有效的德育。案例当中陈老师通过结合杨朗同学自身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使得杨朗不仅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够去改正它,从而真正做到道德教育的知行统一。
3)正面教育原则是指研究活动需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年轻一代人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呢。案例当中杨老师针对杨朗同学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直接批评,而是选择了更适合杨朗性格特征的教育方式,从表扬入手,运用正面教育法,这样更能够达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目的。
4)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案例当中杨老师采用了说服教育的方式,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循序引导,从而使得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5)自身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和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方法。案例当中杨老师对杨朗同学的教育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能看清自己存在的不足,进行自我反省,这种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其自我意识及自我修养水平的提高。
6)品德评价法又叫表扬奖励与批评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案例当中杨老师对杨朗同学的缺点并没有直接指出,而是通过肯定该学生其他方面的长处,激励学生,从而促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操守和道德行为。
2.答: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并在这一情景中鼓励学生自己找到“比”的方法。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责任编辑:yangyang
下一篇: 教师招聘教综专项客观题练习3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